第九章 南徐北王 (第1/2页)
……
但刘廷夔却也不是一般人,他从小喜欢看杂书,对采矿冶金,建材铸造,虽然远远不如尤振武这个穿越者,但他也不是好糊弄的,面对尤振武的回答,他连续的发出疑问,差点问的尤振武露出破绽,亏的尤振武有些急智,身为矿业大学的高材生,涉猎的方面,总比刘廷夔多一些,几番腾挪,方才是圆满的回答了刘廷夔的问题。
这中间,翟去病靠着大树,迷迷糊糊的睡着了,一来赶路累了,二来对《坤舆格致》和《火攻契要》没兴趣,也听不懂,他只知道,什么事情也难不住表哥;二叔尤见田却是仔细倾听,并且一直都在沉思---对于自生火铳的制造,对于坩埚,对于精铁,他心中的疑问和刘廷夔一样的多,听完振武的回答,他又多了一些想法。
刘廷夔听完大为叹服。
他起身向尤振武深深一辑,满是崇敬和敬佩的说道:“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,尤千户年纪轻轻,竟然知晓这么多,可叹廷夔虚过二十四,却也没有这般见识,实在是汗颜,请受廷夔一拜。”
尤振武急忙起身还礼:“不敢当。”
“不,你当的起啊。”刘廷夔道:“廷夔今日在道边拜你,来日怕得在中军大纛之下拜你了。”
意指尤振武前途无量,未来必成大官。
……
尤振武急忙上前,强拉着刘廷夔重新坐下,刘廷夔坐下,满眼钦佩,感叹的说道:“上一次令我茅塞顿开,恍然大悟,还是在葵心先生堂下听课之时……”
听到此,尤振武心中一动,问道:“可是王徵王葵心先生?”
---明末,面对建虏叛乱和流寇猖獗,内外交困的情况,许多有识之士痛定思痛,大力提倡实学,希望藉此富国强兵,这其中,两个人最有名,一个是徐光启,另一个是王徵,是为南徐北王。徐光启远在淞沪,且已经仙逝,但王徵却还尚在,而且就是陕西人。
王徵,字良甫,号葵心,又号了一道人,明西安府泾阳县鲁桥镇温丰乡盈村
人,
王徵科举坎坷,一直到天启二年,52岁的他方才考中进士,先后任直隶广平府、杨州府官和山东按察司事监辽海军务。在扬州做官时,对魏忠贤的生祠,王徵和另一陕西三原人拒不朝拜,被当时人誉为“关西二劲”。
崇祯四年,因为登莱叛乱,王徵被下狱,后赦归。因流寇猖獗,乃在地方募乡兵以自卫。其间讲学不断,亦大力传播天主教。
王徵对明末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起可重要作用。他早年喜爱古器和机械。出仕以前,研制过水力、风力和载重机械,写成《新制诸器图说》。后又与瑞士传教士邓玉函一起编译《远西奇器图说》,主要叙述西方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静力学知识和简单机械使用。
《远西奇器图说》是中国第一本有关西方力学的编译著作。
可惜的是,王徵的著作在当年并没有引起重视。
崇祯十六年十月,李自成陷西安后,派人请王徵做官,王徵誓死不从,李自成大怒,欲杀王徵,被劝阻,王徵心知不能免,遂绝食,凡七日,于崇祯十七年三月初四日卒。
历史上,王老先生和徐光启同为明末的“科学先贤”,但都不得志,尤振武穿越以来,一直绞尽脑汁,学以致用,想要将后世科学在这个时代施展,以挽救危局,逆转历史。
但在他心中,更重要的一个任务,就是传播科学,令科学的火苗,早一日在大明大地燃起。
而要传播科学,就必然少不了王徵这样的科学大家。
此外,尤振武擅长的只是矿业冶金,对于机械力学方面,并不在行,而机械力学对于军事建设,军器打造和军事建筑,十分的重要,如果能得到王徵这样的大家相助,必定可以事半功倍,所以,不论从长远的计划,还是从眼前的危局,如果能把王徵请到榆林,在讲学的同时,亦帮助榆林建设,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情了。
但王徵是泾阳人,且致仕多年,七十二岁的老人,又和榆林没有渊源,想要把他请到榆林,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“葵心先生,我早就仰慕了,可惜一直无缘相见……不知道葵心现在还讲学吗?”尤振武道。
“不了,葵心先生已经七十有二,身子骨不如以前,这两年已经很少讲学,除非特别的理由,也很少见人了。”刘廷夔道。
“可惜了……”尤振武叹。
“尤千户想见葵心先生?”刘廷夔看出了尤振武的心思。
尤振武点头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