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 武士刀的由来和发展(下)打刀侠 (第1/2页)
或许有人会问:讲个太刀而已,为啥要提到刘阿知?
(迷之声:木鱼又在水字数了?)
这部分,就得提到岛国与盛唐的战事。
为了复兴百济这个藩属国、殖民地,岛国与唐军展开了一番大战,结果岛国在武器装备上吃了大亏,没几下就被唐军给打回岛国。
刘阿知的后人,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,便在这个时候为岛国皇室出谋划策,然后作为使者前往盛唐,将盛唐的技艺带回了岛国。
(很多人在研究历史的时候,常会说:要是李二这个败家子不把华国拥有的,领先于世界的技术外传,岛国哪会这么快地崛起,
可实际上,李二这个败家子固然得负上相当大的一个责任,可若没有徐福、刘阿知,以及他们的后人的帮助,岛国能不能在百济殖民都是一个未知数,就更不用说从李二手上带回盛唐的技艺了。
不过话说回来,李二虽是一个败家子,却没傻到对岛国等外邦倾囊相授,将自家所掌握的所有技艺都给掏出来,岛国也仅学到了其中一点皮毛。)
且说,横刀东渡岛国,对当时的岛国刀锻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岛国地域狭小,山高林密,战争通常是近身搏斗的方式进行。
横刀的出现,满足了岛国武士的刀具需求。
岛国工匠参照横刀的式样,反覆锤打钢条,去除钢条的杂质,然后用配制好的泥土覆盖在不需要高硬度的刀身上,将刀加热到特定温度,把火红的刀身放入水中冷却,赤裸部分受冷迅速变形,覆土部分变化并不明显,如此一来,刀脊硬度高,刀刃更锋利,达到刚柔并济的效果。
不过,在经过这般折腾以后,原本的直刀被硬生生地掰弯了,这也奠定了岛国武士刀的基本形制。
岛国武士刀,依照时代背景和用途,主要区分为:太刀、长卷和打刀等三种。
太刀,因为设想做为骑兵战使用的缘故,和容易拔刀的打刀相比下较长。从平安时代开始就有制作,镰仓时代、南北朝时代也继续使用。一直到室町时代后期因为骑兵战逐渐被步兵战取代而产量减少,适合徒步战斗的打刀才开始流行,主要可区分为:革卷太刀、阵太刀、大太刀、野太刀、太刀和小太刀等六种。
革卷太刀:重视实用,柄与鞘都绑上组纽跟革纽的太刀,于镰仓时代出现。
阵太刀:由革卷太刀发展而来,重视装饰性的太刀,为江户时代武家正装时配带的刀,是一种装饰与象征意义大于实用性的武器。
大太刀:指刀身长达一百五十公分以上的太刀,其中也有比三尺长的大型大太刀存在。
野太刀:指刀身长达九十公分以上,但未满一百五十公分的太刀。
太刀:刀身六十公分以上,九十公分以下的太刀。
小太刀:刀身未满六十公分的日本刀,但是因为形状比打刀更接近直线,跟胁差又不一样,通常有大型胁差的长度。
(以长度作为区分的方式,主要是为了方便读者概略性地了解,实际上在这方面有更详细的区分方式。
一般文献中的大太刀,指的是刀身一百五十公分以上的太刀,而九十公分以上者则称为野太刀,但是一般会把大型的刀叫做大太刀而把野太刀当作别称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